首页/州情/龙井市
龙井市

  龙井市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,县级市,总面积2208平方公里,总人口16.7万人,其中,朝鲜族人口11.08万人,占66.4%。龙井是少数民族地区、边境地区,同时也是国家多项政策的汇集地,其特点可以概括为“一深四优”,即文化底蕴深厚,区位优越,政策优惠,资源优质,环境优良。

  一是文化底蕴深厚。龙井市至今完整的保留着朝鲜族传统的文化、艺术、礼仪、饮食、服饰、节日等民族特色,素有“教育之乡”、“歌舞之乡”、“文化之乡”的美誉,是灿烂的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为丰富、最为精彩的城市,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,成功申报御粮田百种节等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形成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、时代特色鲜明的朝鲜族民俗文化景观,被誉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发祥地。同时,龙井还是革命老区,是东北抗日联军、中国国民救国军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,红色历史悠久,登记在册的朝鲜族革命烈士有3934名,有“3.13”反日义士陵、间岛日本总领事馆遗址、大成中学旧址、望江阁、一松亭、乐然公园及韩乐然展馆、延边第一个党组织—龙井村党支部旧址等多处革命遗址和尹东柱、朱德海等先辈故居,建有《龙井百年沧桑》革命图片展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  二是区位优越。龙井市地处东北亚金三角腹地,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南部,东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,边境线总长142.5公里,拥有三合、开山屯两个国家级陆路口岸,可直接与朝鲜进行贸易或经朝鲜与韩、日进行转口贸易。三合口岸年过货量为50万吨,年过客量为15万人次,贸易商品主要为粮油、农产品、五金、铁矿石、矿粉、杂货。该口岸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隔江相望,距朝鲜清津港86.8公里,与日本新泻港相距约1000公里,是中国进入朝鲜东海岸、走出日本海、进入太平洋的最理想通道,也是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、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商品交换的重要集散地之一,可发展转口贸易。开山屯口岸年过货量10万吨,年过客量5万人次,贸易商品主要是粮油、农产品、五金、海产品和日用商品。该口岸与朝鲜咸镜北道稳城郡三峰区隔江相望,距朝鲜清津港仅120公里,距罗津港96公里(曾有铁路相连),是我省距离清津最近的铁路口岸,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。2014年,全市外贸易进出口额完成6736万美元,同比增长5%。除口岸通道优势外,龙井内陆交通同样便利,铁路有五条干线穿越境内,公路有图—乌、松老干线,延龙公路与市内公路网连接,与延边州首府延吉市相距18公里,距延吉机场13.5公里。

  三是政策优惠。龙井市拥有良好的政策优势,除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优惠政策、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外,2003年,被确定为国家级民族贸易县和“兴边富民行动”重点县;2009年,国家发改委颁布《长吉图规划纲要》,龙井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的“前沿”,迎来重大发展机遇;2012年,被国家发改委列入“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”和“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”范围。2014年,国务院先后颁布了《新万博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》和《新万博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》。2015年,《吉林省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实施方案(2015-2020年)》制定并出台,龙井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。

  四是资源优质。龙井煤炭、金属和非金属矿比较丰富,拥有“天下第一耐酸石”美称的三峰石以及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。现已发现煤、天然沥青、铜、铅、锌、金、镉、铁、钼、耐酸安山岩、硅灰石、石灰石、辉绿岩、矿泉水等33种矿产资源;特产资源种类繁多,生长着124科1072种野生经济植物,其中名贵的药用植物186种,野生经济动物有黑熊、野猪、狍子、林蛙等。龙井市是中国苹果梨、绿色大米、红晒烟、黄牛生产基地,境内有世界最大的连片苹果梨园、吉林省最大的人工养熊基地、国家级天佛指山松茸自然保护区,享有“中国苹果梨之乡”、“松茸之乡”的美誉。

  五是环境优良。龙井属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,四季分明,有山皆绿、有水皆清,森林覆盖率达到70.6%,绿化覆盖率达到46.3%,“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”,生态环境良好,是一座宜居城市。龙井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,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国家2级标准,被誉为天然氧吧;入出境断面水质分别达到3类水体和4类水体要求,全市地表水质达到4类水体要求。先后获得省级“园林城市”和省级“生态市”称号,7个乡镇全部通过生态乡镇建设规划论证,三合镇、德新乡先后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,55个村通过州级生态村验收。

  近年来,龙井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,真抓实干,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。2008年,进入全国县市软实力200强;2009年,在全省县域工作评比中荣获“薄弱县(市)争先跨越奖”二等奖;2010年,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建设“先进县市”,全省居民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位列榜首。连续七次被评为全省“双拥模范城”。